-
【六盘水招商】六盘水五大攻坚引领新型工业化跃升路
六盘水市积极通过招商引资等举措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五大攻坚”行动,聚焦工作机制建设、项目推进、资金支持、产业链优化和产销对接,显著提升工业发展质效,铝产业等集群取得重大突破。 一、完善高效工作机制。2023年,六盘水市构建“领导挂帅、分类推进、市区联动、定期调度”的新型工业化工作机制,各级部门紧密协作,确保政策落地。这一机制涵盖“四个十”工业企业和项目建设,如“十个提效挖潜工业企业”和“十个新建工业项目”,通过分类管理和定期评估,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六盘水市强化责任分工,由专人领衔推进工作,推动市区联动常态化调度会议制度化,显著提升工业项目管理效率,为后续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速重点项目建设和资金争取。2023年,六盘水市聚焦项目攻坚,全力推进“四个十”项目群,包括一批工业企业提效和煤化工工程。通过实施滚动管理,部分项目实现建成投产,总投资完成规模可观。同时,六盘水市成功争取国家及省级工信部门专项资金支持,扩大工业投资规模,用于推动重大项目落地。在招商引资方面,六盘水市多渠道吸引外部资本,强化财政补贴引导,确保工业领域投资稳定增长,助力一批关键项目投产见效,增强工业基础实力。 三、深化产业链和招商引资联动。2023年,六盘水市围绕“七大产业板块”如新材料和新型能源化工,系统性梳理产业链图谱,包括“一图一表一说明”,绘制全景发展图,推动高端补链、终端延链和整体强链。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六盘水市组织工业企业参与贵阳工博会和贵州省煤矿机械产业链对接会等活动,构建合作平台,完善供应链与价值链。这一攻坚举措促进了企业集群化,铝产业实现热轧、冷轧等全链条加工,聚集上下游企业近四十家,形成省内领先产业集群,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 四、强化产销对接和技术支撑。2023年,六盘水市加强工业品市场拓展攻坚,通过贵阳工博会等平台,搭建产销桥梁,帮助企业对接省内资源。同时,六盘水市推动技术创新攻坚,支持企业采用先进工艺,优化铝加工等产业流程,提升价值链水平。此外,六盘水市完善政策环境,简化企业注册和服务流程,营造良好投资氛围,确保工业供应链畅通。通过这些行动,六盘水市产业链韧性显著增强,工业产能利用率提升,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持续动力。 五、推动产业集群协同发展。2023年,六盘水市聚焦产业升级攻坚,以铝加工产业集群为代表,推进热轧、冷轧等环节整合,实现加工能力全覆盖。六盘水市还扩展至其他领域,如新材料板块,通过招商引资吸引配套企业,打造区域性工业枢纽。最后,六盘水市强化环境攻坚,优化基础设施和人才服务,确保工业项目高效落地。总结“五大攻坚”,六盘水市新型工业化成效凸显,工业投资规模稳步扩大,产业整体向高端化、集群化迈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07
-
六盘水打造数字化精深加工创新新引擎
立足双元铝业电解铝资源,六盘水市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在2021年聚焦数字化精深加工基地建设。这一战略结合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链发展,强化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落细落实,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持续推进 六盘水市以双元铝业电解铝资源为基础,推进传统铝工业向精深加工转型。通过采用自动化装备和智能制造技术,优化原料生产流程,减少能耗排放,实现低附加值产品向高端终端产品升级。这一进程响应国家工业结构调整政策,提升产业链韧性,并强化资源集约利用,带动本地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二、新兴产业链布局全面深化 六盘水市按照“1+3+N”和“三链两集群”发展模式,重点打造七大新兴产业链,涵盖新材料、高端装备等领域。产业链从原料、中级产品到终端产品逐步贯通,推动数字化赋能各环节,实现精深加工集群化。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作为核心抓手,加强研发孵化能力,引入创新企业,为基地提供支撑平台。 三、数字技术赋能精深加工创新 六盘水市加速数字化技术应用,建立智能工厂和物联网系统,优化精深加工环节管控。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强化产品质量监测与供应链协同,提升生产效率和加工精度。该模式响应国家智能制造战略,推动铝精深加工向高附加值、绿色环保方向演进,构建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招商引资驱动产业集聚效应 六盘水市大力实施产业大招商,聚焦数字化精深加工领域,引进先进企业和项目。通过政策扶持与营商环境优化,吸引链上配套企业入驻,形成原料—加工—终端的完整体系。招商引资策略强化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加速技术转化,确保基地可持续运营和创新动力。 五、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提升 六盘水市工业发展成果在2021年获得认可,新型工业化道路展现清晰轨迹。数字化精深加工基地作为引擎,降低资源浪费与环境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未来方向包括深化开放合作和科技研发,为区域工业升级提供示范性模板。
2025-07-02
-
贵州六盘水冰雪资源赋能文化旅游产业升级
在“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六盘水市立足良好生态和气候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为引领,通过招商引资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全力推进旅游业高质量融合发展。2021年,依托冬奥会机遇,冰雪旅游热度持续提升,梅花山国际滑雪场开滑后游客量显著增加,2022年元旦假期旅游业整体繁荣,助推产业提档升级新步伐。 一、文旅融合战略奠定发展基石 “十三五”期间,贵州省六盘水市围绕生态资源禀赋,制定文化资源转化旅游产品的发展路径,以招商引资为核心吸纳外部资金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官方策略明确将自然气候优势转化为冬季旅游资产,重点开发冰雪运动项目,实现文化旅游与生态保护协同。招商引资成果包括引入多方资本构建冰雪场馆及服务体系,弱化了单纯数据依赖,促进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整体布局强调游客体验多维化,从自然景观向文化衍生体验延伸,奠定了高质量旅游发展基础。 二、冰雪旅游兴起响应冬奥契机 2021年,伴随北京冬奥会临近,贵州省六盘水市冰雪旅游需求呈多元化趋势,游客从传统“赏冰雪”转向深度参与冰雪运动。梅花山国际滑雪场开滑仪式后,冰雪旅游产品优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游客量增长显著。元旦假期期间,梅花山滑雪场和玉舍滑雪场综合效益彰显,游客整体接待能力提升推动消费扩容。官方报告显示,冰雪产业借势冬奥会推广,整合了山地运动资源与文化营销,弱化了单纯人次指标,强调冰雪活动提升整体体验。 三、招商引资深化产业升级成效 贵州省六盘水市持续以招商引资为抓手,拓展旅游产业链,吸引资本投入冰雪度假区及乡村旅游配套。2021年招商引资成果转化为区域品牌打造,促进冰雪旅游与地方文化元素融合。投资方向重点支持交通服务、住宿餐饮等链条协同,弱化了资金规模表述,聚焦招商效果。这一策略带动产业品质提升,推动游客满意度上升,巩固了六盘水作为南方冰雪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地位。 四、冬奥机遇助力整体市场扩容 冬奥会临近为贵州省六盘水市旅游业带来长效红利,冰雪运动普及带动游客参与广度加深。2022年初元旦假期效应显著,滑雪场游客增量体现需求结构性转变,从“玩冰雪”向运动体验转化。官方引导将冬奥文化植入旅游产品开发,弱化了具体数据对比,强调文化嵌入提升服务标准。这一阶段旅游产业升级重心聚焦可持续发展路径,冰雪旅游热潮转化为多季度市场扩展力。 五、产业链整合推动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六盘水市以招商引资持续注入资本,驱动旅游产业链纵深整合,2021年后重点覆盖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模块。官方实践将冰雪资源融入全域旅游网络,弱化了初期开发指标,突出产业标准化和生态友好导向。冬奥后时代机遇深化文化元素融合,实现游客体验层次提升,招商引资成效支撑产业链韧性增强,形成长效化发展动能。
2025-07-02
-
六盘水装配式工厂竣工引领产业升级
在2024年,六盘水市首座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工厂的建成标志着当地建筑产业的重大突破,该项目的落地源于高效的招商引资策略,成功吸引了投资方进驻,推动了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地区的规模化应用。工厂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双嘎乡中菁村,具备现代化生产线,设计年产混凝土构件12万立方米,将有效提升建筑业效率并减少环境影响,为城市发展和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这一成就凸显六盘水市在工业现代化领域的坚定步伐,预计带动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业变革的关键技术,在中国政策推动下加速普及,依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官方指导,此类技术可显著降低碳排放和施工风险,提升工程质量和效率。六盘水市工厂的投产响应了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填补了地区高端制造空白。在贵州省住建厅发布的建筑产业现代化规划中,明确要求推广装配式构件应用,六盘水市此次项目契合省级部署,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通过集成先进设备,工厂实现构件标准化生产,保障产品质量稳定,为装配式建筑普及奠定坚实基础。 (二)该项目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双嘎乡中菁村,占地面积超过120亩,展现了规模化布局优势。目前安装的生产线涵盖钢筋加工、外墙板制造、固定模台和混凝土浇筑四个环节,均采用国际主流工艺,确保高效运作。设计年产能达到12万立方米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构件,满足多样化建筑需求。产品线包括预制围墙板、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等核心部件,覆盖全装配式建筑体系。工厂投产首批成功脱模起吊预制柱、预制楼梯、预制叠合板和预制路沿石,验证了技术可靠性,为市场提供丰富可选构件。 (三)技术设施配置凸显现代建筑产业的前瞻性,钢筋生产线实现精确下料与成型,减少材料浪费;外墙板和固定模台产线支持定制化设计,保障构件精确适配复杂建筑结构;混凝土线应用智能配料系统,提升生产效率。这些工艺降低了现场施工强度,缩短建设周期,同时提升安全性能。基于住建行业标准,产品均经过严格质量检测,确保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达标。工厂采用环保原料,符合国家节能规定,助力六盘水市建筑领域绿色转型。 (四)经济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直接创造就业岗位,辐射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容纳超过1000名从业人员,涵盖研发、生产、物流和维护环节。据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开报告,装配式建筑产业可促进地区经济多元发展,六盘水市工厂预计优化建筑成本结构,减少劳动力密集型环节风险。间接拉动建材供应、技术服务等关联行业,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此举强化地方产业韧性,应对人口城市化的挑战,通过创新模式提升建筑质量与居民生活水平。 (五)市场定位覆盖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云南相邻区域,产品可支撑100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需求,目标市场聚焦高速城镇化区域。依托区位优势,工厂服务辐射云贵交界地带,满足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等项目构件供应。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六盘水市衔接西部大开发战略,该项目促进区域产业协同,巩固竞争优势。通过高效物流网络,构件直达工地,提升建筑交付速度,响应国家和地方振兴实体经济的号召。 (六)展望未来,该工厂投产树立了新标杆,为装配式技术在西南地区推广积累经验。在国家“双碳”目标框架下,六盘水市将持续深化工业绿色升级,引导更多资金投入创新链条。长远看,项目可能催化相关技术研发,推动建筑工业化进程,助力贵州省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复制该模式,六盘水市将强化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构建可持续城市发展生态链。
2025-07-01
-
六盘水:以“12233”攻坚行动推动能源产业升级
2023年,六盘水市立足能源产业基础,启动实施能源产业“12233”攻坚行动,围绕做优做强煤炭“一个支柱产业”,系统推进煤矿智能化机械化“两化改造”,支持重点企业发展,深化“三废利用”与“三气开发”,通过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推动基础能源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高质量发展转型。 (一)夯实煤炭产业根基,推进“两化”改造升级。作为六盘水市能源产业的核心支柱,煤炭产业的提质升级是“12233”攻坚行动的首要任务。六盘水市聚焦煤矿安全生产和效率提升,大力推进煤矿智能化、机械化改造,通过引入先进采掘设备、建设智能化控制系统,减少井下作业人员,提升生产自动化水平。同时,加强煤矿标准化建设,推动矿井生产系统优化,实现煤炭开采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为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强化产业协同能力。六盘水市明确支持盘江煤电、乌江能源“两江集团”聚焦主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等方式,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煤炭开采、加工、运输等产业链关键环节,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项目合作,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构建“煤矿-洗选-焦化-电力”一体化产业链,促进能源产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整体产业效益。 (三)深化“三废”综合利用,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六盘水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煤矿瓦斯、煤矸石和矿井水“三废利用”。在瓦斯利用方面,推动瓦斯抽采与发电、民用燃气等项目结合,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清洁能源;煤矸石则通过综合利用技术,用于生产新型建材、填埋复垦或作为燃料发电,减少堆存占地和环境污染;矿井水经处理后用于井下生产、农田灌溉和工业用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通过“三废”资源化利用,六盘水市逐步构建起能源产业循环经济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 (四)加快“三气”开发利用,优化能源供给结构。为丰富能源供给类型,六盘水市积极推进煤层气、页岩气和天然气“三气开发”。在煤层气开发方面,加大抽采力度,提升利用效率,将其作为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和清洁能源补充;页岩气勘探开发则依托资源禀赋,加强地质调查和技术攻关,推动勘探开发试验项目落地;天然气方面,加快输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气源供应渠道,提升天然气在工业、民用等领域的应用比例。“三气开发”的推进,有助于六盘水市构建多元化能源供给体系,降低对传统煤炭资源的依赖。 (五)强化政策保障与招商引资,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六盘水市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从资金支持、用地保障、审批简化等方面为“12233”攻坚行动提供保障。同时,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能源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围绕煤炭深加工、新能源开发、节能环保等领域,精准对接国内外优质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项目。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能源产业发展,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的良好发展格局,为能源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六盘水市通过“12233”攻坚行动的系统实施,正逐步推动能源产业从传统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绿色循环型转变,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能源支撑。
2025-06-30
-
六盘水检察精准护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
在2023年,六盘水市检察机关通过开展“四大检察”护航“十大产业”“七大产业板块”专项工作,积极推进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这一举措有效支撑了六盘水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通过强化司法保障促进企业稳健发展,为地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一)专项工作启动与战略部署 六盘水市检察院在2023年年初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聚焦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等“十大产业”及新型能源化工等“七大产业板块”,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实施方案。该部署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结合地方实际制定操作细则,确保司法实践服务于工业转型。通过整合检察机关的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专项工作全面覆盖产业布局关键环节,为示范区建设奠定法律基础。 (二)司法办案优化企业运营环境 灵活运用法律政策,将“是否破坏营商环境、影响企业健康发展”作为案件办理的核心考量,检察机关依法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例如,在处理涉企纠纷时注重调解优先和包容审慎原则,严惩侵害产业权益的违法行为。同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合同执行监督,避免因司法干预中断企业运作。此举显著提升法律服务的精准性,为招商引资吸引企业创造稳定发展条件。 (三)服务重点产业板块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围绕“七大产业板块”如新能源和化工领域,检察机关开展对口帮扶与风险防控。通过定期风险评估和法律咨询,帮助企业规避合规风险,推动技术改造和资源优化。在装备制造等“十大产业”中,协同相关部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释放政策红利。该机制强化了产业链协同,支持地方优势产业扩张投资渠道,提升整体竞争力。 (四)促进招商引资与产业升级协同推进 专项工作通过法治保障改善了六盘水市招商引资软环境,吸引外部资本注入新兴产业。结合司法案例宣传和政策引导,检察机关引导企业合法经营,减少潜在纠纷。同时,与招商引资部门联动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响应企业诉求,推动项目落地顺畅进行。这些措施直接服务于产业升级目标,强化示范区内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初显成效与长效机制的构建 经过数月推进,专项工作已在优化工业生态方面取得初步成果。如通过化解企业诉讼案件维护产业链稳定,推动创新技术应用;示范区建设在法治支撑下稳步前行,产业集聚效应增强。未来六盘水市将继续完善检察护航长效机制,巩固法治化改革成果,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引擎。
2025-06-30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